3月12日上午,我校举行“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北京大学哲学系周程教授讲授题为“推动科技向善需要把好伦理方向盘——从青蒿素获奖争议谈起”的大思政课。活动在金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设主会场,旗山校区和安溪校区设分会场。校党委副书记陈世奎主持活动,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现场听取报告。
大思政课现场
课堂上,周程教授基于原始档案文献,用大量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青蒿素物质的发现与药物的发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三次获奖之争,对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屠呦呦早期的青蒿素研究之路及其在获奖过程中遭受到的非议与委屈展开分析,从案例反思中明晰科技伦理应用过程中的分配与正义问题及对当下的启示,强调科研评价要注意科学与技术、发现与发明之间的差异。
周程教授讲授大思政课
陈世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高校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阵地,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此次“同上一堂大思政课”学习,大家对科技伦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塑造科技向善的校园文化理念,推动师生养成向善而行的新时代科技伦理观。
同学们表示,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科技伦理”课,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将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多地探索、思考此类重大问题,让科技伦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