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主持完成的成果拟申报第四届(箬溪生态杯)福建畜牧兽医科技奖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3-07-20    作者:   

根据《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关于推荐“第四届(箬溪生态杯)福建畜牧兽医科技奖”的通知》(闽牧医发[2023]第08号)要求,我校教职工甘乾福主持完成的成果“山羊菌糟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拟申报第四届(箬溪生态杯)福建畜牧兽医科技奖,现将成果的相关信息予以公示(见附件)。

公示期为2023年7月20日至7月26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技处(83789230)

 

                                                             

                                   科技处

  2023年7月20

 

附件:

 项目名称山羊菌糟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甘乾福、梁学武、李毅冉、邓思川、许锦聪、何祥波、苗景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龙岩市畜牧站

 项目简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到非常重要作用。食用菌栽培以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及多种农作物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之后的废弃料为菌糟。菌糟含有大量羊等反刍动物可利用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菌体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及多种功能性蛋白、活性多糖等多种活性成份,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亟待开发的一种非常规饲料资源。同时菌糟的木质素含量高,细胞壁结构复杂,水分含量高,适口性差,难消化,因此在饲料化应用上受到限制。围绕制约菌糟饲料化发展的技术瓶颈,项目组历经近10年的联合攻关,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率先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净蛋白体系(CNCPS)方法,系统研究了福建省常见11种食用菌菌糟营养成分、营养特性和游离棉酚含量,并评定了其相对饲喂价值,为菌糟的饲料化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营养参考。

2.优化了灵芝菌糟多糖的提取工艺,提高了灵芝菌糟多糖提取率。发明了一种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灵芝多糖制剂,能有效改善瘤胃微生物区系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探明了灵芝多糖影响羊肝脏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灵芝菌糟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3.系统研究了不同真菌及其复合处理、不同水平NaOH、尿素及其复合处理和不同水平CaO、Ca(OH)2CaO+3%尿素及Ca(OH)23%尿素处理对真姬菇菌糟营养特性、游离棉酚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优选出不同处理的最优组合,提高了菌糟的蛋白含量和瘤胃降解率,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解决了真姬菇菌糟消化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利用率。

4.采用体外产气法,创制了复合碱贮真姬菇菌糟育肥羊、种公羊、空怀母羊和怀孕母羊4种日粮配方,适宜添加量为:育肥羊30%;种公羊35%;空怀母羊25%;怀孕母羊15%。提高了羊全混合日粮的适口性,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