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梁野山下,酷热依旧。
9月10日,在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东山下自然村的龙岩市爱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百香果母本园里,省级科技特派员林志斌头戴斗笠、手拿剪刀,手把手地指导工人在黄金百香果扦插育苗中如何选择枝条。“选择向阳枝条,根部要斜着剪,最好带芽眼,叶片不要留太多,有三分之一左右就好。”他用剪刀剪下一根枝条,耐心地跟工人说,“剪刀一定要记得消毒,戴好消毒过的手套,才能防止病菌传染,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1992年出生的林志斌,是福建农林大学毕业的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如今是武平县政府办综合股股长。作为一名“90后”的农业学者,他对农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总爱在工作之余往田间地头跑。
2018年,武平在全市率先开展科技特派员选认工作,林志斌成为该县首批县级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爱星农业公司。
这让林志斌的专业特长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在田野播撒梦想的种子,为全县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星农业公司是一家集绿色无公害果蔬种植、种苗培育、花卉盆栽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可是在百香果育苗方面,公司迟迟无法取得突破,育苗成活率低,每年要花费数万元购买苗木。
得知此事后,林志斌就开始为公司谋划百香果育苗试验,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一边查阅大量资料文献,一边向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百香果研究团队的专家“取经”。2020年5月,在做足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林志斌着手实施百香果育苗试验。
“很敬业,非常认真!他在县城住和上班,可常常利用中午、傍晚和周末的时间下来,在育苗的关键时期,很多细节他都是亲自把握,有时候一天要下来两三次。”提起这位“90后”科技特派员,爱星农业公司董事长吴才英赞不绝口。经过努力,试验大获成功,育苗成活率达85%以上,帮助公司突破育苗技术壁垒,每年可节约育苗成本5万元左右。该育苗试验也因此获得了县工信科技局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的资金补助。
爱星农业公司从2017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百香果,因多年连续种植,出现连茬障碍,病虫害特别是土传病害明显增加,百香果产量和品质下降,这些问题开始困扰着吴才英。
在该公司百香果母本园的旁边,种着一片水稻,和周边成片的百香果显得格格不入,但解决连茬障碍的秘诀就藏在这里。
“轮作可以有效解决连茬障碍,但轮作物的选择非常关键,经过综合分析后,我们选择了水稻,并拿出一块田做试验,计划轮作两季的水稻。”林志斌告诉我们,通过检测发现,轮作之后土壤里影响百香果生长的病菌明显减少。武平是闻名遐迩的百香果种植大县,连茬障碍问题普遍存在,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林志斌的试验,或将为百香果连茬障碍问题找到破局之路。
“现代农民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对科学技术要求很高,在党中央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是希望的田野、是创业致富的热土。”在林志斌的帮扶下,爱星农业公司的百香果种植面积从100亩增加到180亩,去年亩产达2500斤、总产值约450万元,带动20余户脱贫户就业增收;而他本人于2020年4月被评为全市十佳优秀科技特派员,并被选认为省级科技特派员……
一路走来,繁花满枝、硕果累累,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林志斌表示,将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脱贫致富的引路人,继续让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农村开花结果……